成都时刻系列连载一: 我的成都我的家
2020-01-19 11:49:02
  • 0
  • 0
  • 1

60年代的成都,如果你行走在落日余晖下的锦江河边,你会经常发现有个小姑娘坐在河边的大石上做梦,脸捧在小手里,注视着天边燃烧的云彩,眼睛一眨不眨,云彩上有她灿烂的梦,她怕一眨眼梦就没了。无论那些梦怎样开始,三国英雄,白马王子,兄弟姐妹、家,都会像外婆手中的织锦很奇妙的织在一起,混搭着满河岸飘着喊她回家吃饭的妈妈的声音,她幸福得头晕!

落日不消失在夜幕中,她不回家。

别人不知,但这小姑娘明白其实她没有家。

1岁时就她失去了妈妈,6岁时失去了外婆,9岁时又做爹又做娘从未婚娶将她养大的大舅父,在人人自危的文革中,被扣在了单位回不了家。

就这样, 捧着从拾荒大伯手里要来的撕得七零八落但色彩艳丽的安徒生童话,坐在门前的河岸上,听着鸟雀回家的叽叽喳喳,小姑娘和夕阳中燃烧的城市为伴,在漫无边际的幻想中穿越时空, 小小的心里没有孤独,也不懂哀伤,手中那些有头无尾的故事,每天都在被她重新编写和演绎,展示浪漫的力量和梦想成真的可能。

就这样,在炊烟四起的河岸上,那些漫无边际的梦想顽强地将根须植入了小姑娘的心田,八九岁的她就坚信总有一天,她会带着梦想和她的城市起飞,飞向太阳生起的地方。

那里永远没有落日!那里永远灿烂辉煌!

那个小姑娘就是我。

1978年那场改变命运的高考,带给心中那些没有见到过太阳的梦幻种子,在改革开放的春雨里,雨吹梦生花。 我的心变强大了,我的梦同着我的城市长大。我带着这些梦在高考时坚决的离开了我的家——我的成都。

我不后看也不回头。一走就是30年。

这30年中,幸运的我每一步都踩在了改革开放的关键点上。上大学,读研究生、出国深造, 在美国的文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后,我去到华尔街为赫赫有名的大洋行搭建国债方面的“赢团队”winning team”, 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开辟市场。 他们看中的国家和地区,留下他们的足迹,写下他们的功劳,也写下了我难得的人生经验。“玩钱的天才们“打下了他们的第一桶金,我也打下了我的第一桶金:他们交易政府债券,我交易他们。

这一桶金给了我选择的自由和空间。

2003年那个春天,时任成都代市长的葛红林先生在纽约找到我说: 他是一个上海人来成都建设,你是一个成都人在纽约多年,该回家看看。 从那天起, 我开始走回成都。我梦想着让家乡的企业借力华尔街的资金发展壮大,同时用我的笔,为家乡的企业注入全球化的基因:规范的企业文化和现代管理。

为此,我采访了50名家乡了不起的企业家,包括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先生和中国第一家电视生产商长虹集团董事长倪润峰先生。 刘董事的“西部牛仔“故事和倪先生“占领市场为先“的战略部局,给纽约人留下深刻印象。 纽约“侨报“每周一篇,我一口气写了三年! 在采访家乡的CEO时,也下了获得美国商务部特别推荐的英文版 海尔之路 (The Haier Way). 在飞向北京的航班上,很多美国CEO人手一册。 时任纽约市长不禁感叹: 你给了海尔集团一本蓝色护照。



除了采访和报道家乡的CEO们,我还无数次自己掏钱带了无数外国银行家去到我的家乡,好说歹说让他们在成都投资。我对他们说:成都是美国的芝加哥,一个是美国的心脏heartland,一个是中国的肚脐tommy button。中转站,能不重要?我还说:知道“湖广填四川”吗?成都和曼哈顿一样是一个移民之都,350年前,曼哈顿的树林多得猴子可以脚不沾地从岛的上端跳到岛的下端,明朝时成都被屠城,张献忠把成都人杀得一个不留,60万人的城市留给了虎狼行走25年,只见森林大树不见人烟踪迹。

但是,成都精神不死!

你看: 2008年的5.12,全世界不是看到了成都力量?灾难面前,淡定自若的红林市长拿着高音喇叭,在敞篷的卡车上喊话成都的市民们不要慌张:夜深了-市民们请回家睡觉。 那不是:熊猫在强烈的地震中从山上震到了山下,可八万年不搬家的他们,早有了对付地震的经验:你震你的,我吃我的,地震还没完,熊猫就拍成一排开饭了。管好自己,就是解放他人。 这个理儿,熊猫们懂。 不仅熊猫没搬家,金丝猴也在树上跳呐!成都的娱乐精神,也许和他们生生不息的动物们一样:源于天地万物和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那就是成都!

怪不得成都是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 每年两亿游客,在飞离成都的时刻,总是愁肠百结:什么都可以带走,带不走的就是成都。

可2008年的成都,无论我怎么说,成都没有吸引力,外资的注意力全在北上广。他们对我说: 有时候就只能等。 从东部到西部,从海岸到内陆,那是美国开发的经验,也一定会是中国模式。

等吧。 等,也是一种力量。

在等的时候,成都没有停止建设。我看见童年河边的那些老房子,几乎在一夜之间被香格里拉酒店和世界连锁名牌取代;我的小学变成了汇丰广场;我的中学变成了平安总部;我小时常去游泳的游泳池变成了招商银行大厦;房屋低矮的滨河小区,变成了时尚的太古里,名牌店街林彼此。

我的成都国际化了。

成都时刻终于来了!

英文有句话: if you build, they will come. (你只要建成了,人就来了)成都建成了。 联合国教科文和国际城市组织纷纷授予成都各种美好称号,世界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那就是成都!500强去了。新的城市,新的机遇,新的全球市场。 世界500强汇聚成都,聆听成都新一轮年轻政府的总规划:有清楚的命题,清楚的时间线,从上至下的执行力和每一个中国人40年来为能过上好日子,前赴后继干到死的中国精神。他们身体力行的八个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让每一个来到成都的CEO动容,他们明白原来舒适的成都、整条街夜不闭户打麻将的成都,为建设自己的家乡,他们干活儿时绝不马虎!不信: 看看他们吃辣椒的劲儿,红的炒绿的,看得你也流汗。

中国奢侈品购买量-成都第一;

中国汽车拥有量-成都第二;

中国电影票房粮仓-成都为王....

成都都成! 我为我的成都歌唱!更感恩成都的父母官们和市长团队。他们持之以恒,无论踏破多少次500强企业老总的门槛,他们不在乎,硬是把500强引进成都,落户安家。为了不让投资人吃亏, 成都为这些落户的500强提供不仅最好的政策,还给修路,给员工修房,让企业的资金都用在生产上。 试问: 哪一个国家、哪一家外国工厂 、哪一个西方投资人,为中国的企业在全球化的路上曾经保驾护航、扫雷买单?

2020年春节将至。 纽约客们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去法拉盛看四川灯会。红红火火和中国人一起过个中国年!


我的成都我的家——成都都成!

I love you, my city, my home!

作者: 裔锦声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