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与风险管理(一)
作者: 周继述
近日媒体报告,荷兰在美国政府的压力下,限制了EVU光刻机的对华出口。这一事件风声已久,应该说是在意料之中。同时,中国这几年在这一领域也投资巨大,反映出未雨绸缪的战略规划决策能力。
从表面上看,贸易战到目前为止,是一方步步紧逼,另一方从容应对,似乎一时半斤八两,难分高下。但是,如果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双方的行为做一分析,还是能大致看出其中的差别的。
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要确定希望达到的目标。任何战略或商业决策,合理的确定目标都是重中之重。 风险管理作为整体决策的核心之一,自然不会例外。笔者从傍观察,认为从一开始,中方的战略目标就相对明确,从政府发布的各种讲话和文件中,可以清晰地得出:中国的目标为三层:从下致上, 依次为维护经济运行, 保障产业升级, 提升国 家实力。与之对应,从决策的核心人员在不同场合的表达中,也可以得出美国的目标为:改善贸易赤字,提升美国制造,遏制中国竞争。这一步,中美因该是打平。都反映了对各自现状和国 家利益的客观分析。
第二步是目标的宣达,形成共识,转为具体政策。中美双方的差距,从这里开始彰显。从中国方面看,国 家处于上升发展区,又是全球化的明显受益者,政府的决策易于被接受。与之不同,美国经济结构性失衡,国内对全球化看法分歧。因此,尽管在这一议题上,存在相当的共识,但整体而言,共识只限于原则,没有体现在具体政策上。(待续)